头像

叉车的未来将向国际化发展 实力不容小觑

   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,叉车的出现代替了人力的搬运,不但节省了人力,而且也大大缩短了时间,提高了工作效率,叉车又被称为工业运输车辆,在物流运输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,无论是港口、车间工厂还是配货中心,都离不开叉车。

   在中国叉车的总体市场方面,截至2013年年底,2013年净增保有量达20万台左右,保守估计国内叉车保有量达168万左右,至少在未来的几年内,直至到2018年,伴随着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(GDP)有望以8%左右的平均速度持续增长,市场对叉车的需求也将水涨船高,再加上中国未来人口将进入老龄化及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,对物料搬运工具的需求依然会可持续增长。据中国叉车网大胆预测,每年将有可能达10%的平均增长率,到2018年中国国内叉车的保有量达300万台左右。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车辆制造和消费国,再加上未来的增长幅度,中国叉车市场将对其世界各地的多家整机制造商、配件商乃至整个叉车市场产生直接的影响。新车的价格将继续下降,整机制造商不能每年将成本降低8%左右,销量的增加将不能抵消价格降低的影响,另一方面,从现实市场上的产品来看,技术的迅速扩散,导致产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,这就迫使叉车制造企业积极寻求新的突破点,打造新的车种,开辟新的细分市场,占领新的市场制高点,尽早获取新的领先优势。

  在第十六届世界工业车辆联盟会议在中国三亚召开,不仅吸引了国内外知名品牌整机、零部件制造企业的高层和专业人士参加,还包括来自欧洲物料搬运协会工业车辆分会、美国工业车辆协会、日本产业车辆协会的高层也应邀参加并在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报告,这种高层次的沟通加强了叉车行业之间的交流,为中国的整机、零部件制造企业了解国际发展的需求,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,从而促进叉车行业的发展。中国叉车行业发展的趋势将面临全球性的竞争,就算我们不走出去,国外的产品也会走进来,从国外以安全和环境法规做为重要话题,ENISO3691、EN16307等标准的强制执行,电动叉车的比重将提高,对于柴油叉车的排放控制将更严格,我们如何开发出适应全球市场需求的产品这是一大挑战。

   叉车行业的产能过剩是整机制造商对这个增长迅速的市场觊觎已久,正源源不断的投入资金,兴建叉车整机制造工厂,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价格战来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,不断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,甚至没有新产品的开发,整机企业的同质发展、数量扩张导致中国叉车市场供远大于求,同质化的产品价格上将继续下降;另一方面,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,但行业发展模式并未能随之而变化,有部份叉车企业并没有主动出击,从生产众多同行都能生产的产品转变为生产出高技术、高附加值装备,向产品技术的高端化、产品需求的个性化、市场竞争的国际化产品方向发展,以获取企业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。所以在最近的五年内,叉车的“低质产品产能过剩、高质产品稀缺”的现象仍然存在。